国外展商在突出企业形象方面非常讲究个性,装修极少雷同,而在一些细节方面又严格地向标准靠齐,笔者亲眼见到一家德国展商在布展铺地毯之前,先将组委会提供的地毯揭去,然后把地抹得像镜子一样能照出人影,然后才把自己带来的小块地毯仔仔细细地码好,完工以后的地毯就像一整片从德国带来的一样;还有些展商甚至要对每颗螺丝进行检查,确保它们的旋转角度一致,外出代表的是公司形象,甚至是国家形象,如何在短短展会期间尽可能多地结识客户,尽可能深地给客商留下印象,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市场情况,这些问题解决了,参展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中国展商刚好相反,细节方面极具“创意”,能简即减;而在展位搭建上又出奇得一致,清一色的标准展位。
在商业设计中,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适合和许多色彩作搭配。设计中,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属於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才不会过於 素,沉闷,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觉。
中国会展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地增大。据相关机构统计,全国开设会展方向专业的院校达到上百所之多,有些省份还设置了面向社会考生的自学考试会展本科专业。学校根据培养目的和培养方向大致设置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艺术设计、会展经营管理等专业名称,不论专业名称是什么,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和目标就是为中国会展行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明确的定位。
如果说展位的个性化更多的是从展商自身出发,那么人性化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客商的用心良苦。国外展商展品摆设的水平比较高,首先,展位布置非常简洁、美观;其次,展品摆放通常会选择最佳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客商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受到吸引,并且很快就了解展商和产品的基本信息,以及展商的生产、研发能力。尽管中外展位使用的材质和搭建的方式大体相同,但是他们给人的印象仍然有较大差别,欧美展位给人的感觉比较大气、专业,展商以及展品的特点一目了然,同时又不会产生距离感;而国内展位比较局促、简陋,自身特色不突出,对客商的吸引力不明显,当然,这一说法并不是绝对的,随着我国企业参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展商都因为良好的展位形象和较高的产品规格给国际买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总体而言,我国企业在参展时还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广告设计制作,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立足点都是企业,做广告是企业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其产品用途,产品质量,展示企业形象的商用手段。在这种商业手段运营中,企业和消费者都将受益。企业靠广告推销产品,消费者靠广告指导自己的购买行为。南京广告公司主要就是做两种形式的广告,分别是室内写真和户外喷绘,这两个也是现在最普遍的广告形式,所以对于公司来说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两个方面的了,但是广告活动功能策划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包括将广告目标具体化、数量化、确定广告对象、广告战略、广告策略、广告主题、广告评估、广告费用等。所以策划是一种战略,是需要前期规划并慢慢培育市场的一个过程。广告策划得好,无疑会给公司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施工图中还有一种图为细部节点详图,它其实是剖面图的详解,主要是不同材料衔接过渡和不同界面转折的构造表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细部节点详图应该尽可能采用1:1的比例,1:2虽然也较为常用,但是很容易造成视觉误差。图案样式多为平立面途中特定装饰图案的施工放样表现,自由曲线多的图案需要加注坐标网络。层次和构造。剖面图的绘制是施工图的主题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说,剖面图应该尽可能详细地表现出不同材料以及不同界面之间衔接的构造。现下也有很多建筑材料都具备标准的安装方式,因此,剖面图就主要是用来表现不同材料衔接的方式和剖面线的尺度推敲。通常情况下施工剖面图的比例均为1:5。
参展商参展决策主要是对主办方、专业观众、同行参展商、举办地、外在因素这5个指标权衡、评估的过程,其中主办方的声誉、交通、展览会举办区域是参展商参展决策最重要的3个因素。参展商参展决策的影响因素有:主办单位的声誉、推广力度、展览会明确的定位。参展商选择展览会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主办方的声誉,也就是说,参展商对声誉良好的主办方在展览题材的把握以及参展商及专业观众的组织方面寄予很高的期望。在选题方面,大部分专业观众偏好专业性展览会,他们希望主办方对展览会有明确的定位。
策展人是以展览的方式建构理念、达成交流的职业,展览本身又使得展品、空间、时间与人达成某种特殊关系,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呈现都有不同的需求。他举例说,中国艺术中特有的手卷、册页与今天惯常的美术馆呈现方式存在着一种裂痕,如何建立更为符合中国艺术的展览传播体系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他曾策划过一个名为“观”的展览,探讨艺术观赏情境尤其是观看距离的问题。展厅中,观众可以亲自打开手卷,同作者、参展人一起观画、交流,在茶香弥漫的环境中,以澄清心态,体会笔精墨妙、舒卷之趣,“墙上没有一张画,这个挑战美术馆展示方式的展览,体现了21世纪美术馆有效呈现与传达特殊的东方之美” 。而吴洪亮策划的另一个叫做“渐”的展览,则在展厅入口处放置了话梅,希望让观众含入口中慢慢体味展览的主旨。